OCs深冷冷凝,之前大家稱之為油氣回收比較多,這是因為VOCs深冷設備主要最先運用在油氣回收行業(yè),特別是儲罐裝車逸散氣及儲罐大小呼吸逸散氣的高濃度小風量的冷凝回收,除了實現環(huán)保達標,在經濟效益上也比較明顯,這主要是一些純溶劑的回收的經濟價值,或許是VOCs減排行業(yè)真正的碳減排工藝!現今,VOCs深冷運用在化工行業(yè)的預處理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含鹵代烴的大濃度廢氣的預處理。下面我們來分享一下,這項技術是怎么發(fā)展的。
早在美國20 世紀40 年代出現的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及其后對大氣環(huán)境質量的嚴格要求,推動并引領了全球油氣回收技術的研究進展。
中國自20 世紀60 年代后期起,也先后開展了油罐淋水降溫降耗、呼吸閥擋板降耗、油面覆蓋層降耗等對比試驗,并對油罐氣體空間連通系統(tǒng)進行了探索與開發(fā)。自70 年代后期起,中國推廣應用了以浮頂罐(先為外浮頂罐,后為內浮頂罐)為降低油品儲存損耗的典型設備,同期開始了油氣回收技術的資料收集及研發(fā)工作,相繼投建了一些工業(yè)化裝置,其中有代表性的油氣回收工作有:
① 20 世紀80 年代初,中國石化洛陽石化工程公司、長嶺煉油廠以及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東方紅煉油廠,研制了以輕柴油為吸收劑的汽油裝車油氣回收裝置;中國石化撫順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國石油華東設計院開展了冷凝法油氣回收技術研究并進行了工業(yè)化應用。
②中國石化銷售系統(tǒng)(原商業(yè)部中國石油公司)分別于1985 年10 月從日本Maruzen 石油工程公司引進一套吸收法油氣回收裝置、1985 年12 月從美國MiGill 工程公司引進了一套吸附法油氣回收裝置、1986 年6 月從美國Edwards 工程公司引進了一套冷凝法油氣回收裝置,其目的在于通過對國外設備的引進、消化及吸收,設計制造出更經濟通用、切實可行的油氣回收裝置以滿足中國的實際需要。至此,中國從政府層面開始重視并推動了油氣回收技術的研發(fā)。
③ 20 世紀80 年代后期,中國石化桂林石油公司研制了冷凝吸收式油氣回收裝置,利用冷卻煤油實現油庫的油氣回收;解放軍后勤部某軍區(qū)開展活性炭吸附法油氣回收,利用軟體集氣罐密閉回收、暫存灌裝汽油的排放氣等課題的研發(fā)。
④ 21 世紀初,北京石油化工學院陳家慶教授團隊開展了加油站油氣回收技術及設備等研究,并出版了學術著作。
⑤以2008 年北京奧運會、2010 年廣州亞運會、2014 年南京青奧會等國際運動賽事為契機,國家及地方政府及時實施了相關標準規(guī)范:如GB 20950-2007《儲油庫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1-2007《汽油運輸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各地政府及石油石化等行業(yè)投入巨資,在加油站、油庫、煉油廠等領域推廣應用油氣回收技術。從此,以點帶面,油氣回收技術在中國全面推廣,同時逐漸在化工等行業(yè)的VOCs 治理中拓寬了應用領域。
⑥在中國油氣回收領域科技發(fā)展的同時,國外一些企業(yè)、品牌也進入中國油氣回收行業(yè),繁榮了中國油氣回收市場,協(xié)同促進中國油氣回收的科技進步,縮短了中國與國外先進技術的差距,降低了油氣回收裝備的投資成本。以中國石油大學(原北京石油學院)湯楷孫教授(后期受聘為原江蘇化工學院兼職教授)、常州大學(原江蘇化工學院、原江蘇石油化工學院)高錫祺教授為研發(fā)領軍人物,自20 世紀60 年代初開展了中國油品蒸發(fā)損耗的基礎研究及油氣回收技術的系統(tǒng)研發(fā)。
近30 年來,國內一些大學“油氣回收基礎理論及其應用”相關省級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相繼承擔了國家、科技部、江蘇省、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解放軍總后勤部等幾十個多個縱橫向項目,開展了以油氣回收為代表的有機廢氣污染控制及資源化(油氣回收)的基礎研究、技術開發(fā)及產業(yè)化應用,取得了豐富的工作經驗、系列的創(chuàng)新成果以及科技獎項。主要的代表性科研活動和成就主要包括:
①自1988 年起,對油品蒸發(fā)損耗機理進行系統(tǒng)研究,為油氣回收技術研發(fā)提供了基礎依據,并對中國的石化系統(tǒng)從美國、日本引進的3 套油氣回收裝置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現場數據收集分析、綜合技術經濟對比評估,為決策者及同行提供了有價值的研究成果;首次將常規(guī)油氣分離回收方法分為吸收法、吸附法、冷凝法、膜法,該分類至今仍受國內外同行及多個國標的認可與使用。
②自1994 年起,參與國標GB 16297-1996《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的編制,正式提出非甲烷總烴的概念,對我國非甲烷總烴的排放控制起到了引導及約束作用。
③自1996 年起,連續(xù)領銜承擔中國石化(儲運環(huán)節(jié))“九五”和“十五”重點技術攻關課題“油氣回收技術及設備的研制開發(fā)及工業(yè)試驗”,成功研發(fā)了吸收法油氣回收工業(yè)裝置,研究成果為石油石化行業(yè)的油氣回收工作提供了有價值的基礎數據及技術裝備支撐。
④ 基于油氣回收要求日益嚴格,自1999 年起,率先提出了不同油氣回收工藝的集成回收理念,并相繼承擔了基于吸收和吸附集成回收工藝的油氣回收技術、基于冷凝和吸附集成回收工藝的油氣回收技術、基于太陽能驅動的有機廢氣回收關鍵技術開發(fā)及應用等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取得了較好的研究成果,并推廣到多種VOCs 的回收處理中。
⑤出版學術著作《油氣回收基礎理論及其應用》,從理論到應用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油品蒸發(fā)損耗及油氣回收技術,為油氣回收行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促進了油氣回收技術的科技進步。
總體而言,中國油氣回收領域的科技水平與國家經濟建設的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需要進一步推動科技進步,為改善大氣環(huán)境提供高新技術和裝備支撐。然而中國油氣回收的需求還會進一步擴大,主要因如下幾點:
①依照2007年的國家標準GB 20950-2007《儲油庫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1-2007《汽油運輸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 20952-2007《加油站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實施的項目面臨提標改造的問題,雖然如上三個標準都更新到了2020年版本,但因2015年GB31579及GB31571等相關標準出臺,達標排放標準仍然很嚴;
②除煉化、石化等VOCs排放大戶行業(yè),有機化工醫(yī)藥化工等行業(yè)面臨更嚴格的VOCs排放要求,儲罐及裝車臺的VOCs排放面臨更嚴格管控,因這兩大源項VOCs排放濃度高,冷凝回收將是其首選治理措施。
③相信越來越多的有機化工企業(yè)會運用此技術在一些高濃度的有機廢氣預處理上,結合深冷+CO、深冷+RTO組合技術,相信會運用越來越廣泛,誰能抓住機遇?因為,深冷或許是VOCs減排行業(yè)真正的碳減排工藝。
版權聲明:本網注明來源為“環(huán)亞環(huán)?!钡奈淖帧D片內容,版權均屬本站所有,如若轉載,請注明本文出處:http://existra.cn 。同時本網轉載內容僅為傳播資訊,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站聯系,我們將在及時刪除內容。